外媒1月21日消息,2024年中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情況參差不齊,鐵礦石、煤炭和天然氣進口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是原油進口量卻表現疲軟。
作為全球最大自然資源買家,這些海關數據表明,部分經濟領域表現穩(wěn)健,但其他領域則舉步維艱或經歷結構性轉變。但是專欄作家拉塞爾表示,分析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的主要挑戰(zhàn)是如何將暫時因素與長期趨勢變化進行區(qū)分。
原油或許是最好的例子。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原油進口量為5.5342億噸,相當于每天1104萬桶,比2023年下降2.1%或21萬桶/日。人們很容易說,2024年表明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的進口量已經達到頂峰,2025年及以后幾年的進口量將減少,主要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迅速崛起,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NEV包括全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不過需要注意到是,中國的內燃機汽車數量仍在增加,因此理論上說,中國汽油需求也應該增加。柴油的情況也類似,因為替代品正在蠶食重型運輸燃料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卡車由液化天然氣驅動。
2024年中國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進口量增長近10%,達到1.3169億噸。
但是導致2024年中國原油進口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或許是價格,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在2024年全年都保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上,除了9月份兩天曾短暫跌破這一水平。原油價格穩(wěn)定反映了歐佩克聯盟的減產努力,將潛在供應量有效削減了550萬桶/日。但是也有可能因為中國煉油商認為原油價格高于應有水平,所以相應減少了購買量。
鐵礦石和煤炭的進口量創(chuàng)紀錄
在高價導致原油進口疲軟的另一面,創(chuàng)紀錄的鐵礦石和煤炭進口量似乎主要是在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實現的。2024年鐵礦石進口量增長4.9%,至12.36億噸,增加5750萬噸。
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鐵礦石合約價格在年初就達到了2024年的峰值,1月3日達到每噸143.60美元。然后,9月10日價格跌至每噸91.10美元的低點,隨后回升至年底的103.61美元。但全年28%的跌幅可能足以促使中國鋼廠和貿易商增加購買量,尤其是在價格低于上半年的下半年。中國鋼廠購買更多鐵礦石的原因也并非是因為生產的鋼更多,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的粗鋼產量為9.2919億噸,比2023年同期下降2.7%。相反,大部分多余的鐵礦石都被儲存起來了,2024年底的港口鐵礦石庫存為1.4685億噸,高于2023年底的1.145億噸。
2024年煤炭進口量也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5.427億噸,比2023年的4.7442億噸增長14.4%。
在水力發(fā)電量下降和電力需求增加的情況下,煤炭需求上升,但進口的主要推動力是海運價格與國內產量具有競爭力,從而鼓勵公用事業(yè)公司(尤其是該國南部的公用事業(yè)公司)轉向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供應。
大宗商品價格報告機構阿格斯估計,截至12月30日當周,4,200千卡/公斤的印尼煤炭價格為每噸49.97美元,同比下跌13.5%,為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銅進口保持穩(wěn)定
有一種主要大宗商品在2024年的進口表現更為穩(wěn)定,那就是銅。2024年未鍛造銅進口量小幅上漲3.3%至568萬噸。
自2020年創(chuàng)下668萬噸的歷史新高以來,中國的銅進口量一直保持在550萬噸至587萬噸之間的一個相當窄的區(qū)間內。
鑒于銅在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或許是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最佳指標。
銅進口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勢頭放緩,因為新能源汽車等強勁行業(yè)和太陽能電池板等能源轉型產品不足以抵消住宅建筑等較弱領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