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的少銀化降本需求迫切,作為去銀化“終極”手段的電鍍銅更適用于HJT。2022-2023年TOPCon擴產(chǎn)規(guī)模高于HJT,主要系HJT總成本仍偏高,降本為HJT規(guī)模擴產(chǎn)的關鍵,而銀漿成本在HJT總成本中占比最高,根據(jù)東吳證券的測算,銀漿成本占HJT總成本比重約11%,因此降低銀漿成本為關鍵,而電鍍銅能夠實現(xiàn)去銀化,有望解決HJT銀漿成本高的痛點,并且從工藝要求和降本效果來看,電鍍銅更適用于HJT技術,(1)工藝要求:HJT獨有的低溫工藝符合電鍍銅的工藝要求、獨有的TCO薄膜能夠起到阻擋作用并避免銅污染硅片內部;(2)降本效果:HJT應用電鍍銅后降低非硅成本的效果最明顯,根據(jù)東吳證券的測算,假設電鍍銅量產(chǎn)后帶來0.5%提效、電鍍液等耗材成本0.03元/W、電鍍設備價值量1億元/GW,PERC/TOPCon/HJT三種技術路線應用電鍍銅工藝后,非硅成本的降低幅度分別為2%/12%/21%。
與銀包銅相比,電鍍銅目前尚不具備顯著降本優(yōu)勢,因耗材&設備折舊成本較高。電鍍銅與銀包銅均為降低銀漿用量的漿料技術,目前電鍍銅尚不具備顯著成本優(yōu)勢:(1)增效:為電鍍銅獨有優(yōu)勢,能夠通過更低電阻、更高柵線高寬比,提高0.3-0.5%效率;(2)降本:銀包銅與電鍍銅成本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材料與設備折舊方面,①材料成本:50%/30%銀包銅的銀漿成本分別為0.05/0.03元/W,電鍍銅的銅成本可以忽略,但電鍍藥水和掩膜材料等目前較高約0.07元/W,未來量產(chǎn)后可能降低到0.03元/W;②設備折舊成本:50%/30%銀包銅絲印設備單GW價值量0.4億元,設備折舊成本為0.01元/W,而電鍍銅設備單GW投資額目前2億元,設備折舊成本約0.04元/W,有望降低至1億元,設備折舊成本約0.02元/W;③材料+設備折舊成本合計:50%/30%銀包銅合計成本分別為0.06/0.04元/W,電鍍銅目前成本約為0.11元/W,尚不具備顯著優(yōu)勢,未來耗材及設備國產(chǎn)化&規(guī)模放量降本后有望降低至0.05元/W。
電鍍銅的產(chǎn)業(yè)化是抑制銀漿價格上漲的重要手段。隨著光伏裝機量提升、銀漿耗量增加可能帶來銀價上漲,存在銀包銅成本增加的可能性。所以電鍍銅能夠與銀包銅路線形成競爭,抑制銀價上漲。根據(jù)測算銀價上漲43%、銀漿含稅價格9295元/KG時,30%銀包銅的材料+設備折舊成本為0.051元/W,電鍍銅工藝量產(chǎn)成本約0.051元/W,此時電鍍銅量產(chǎn)成本與銀包銅打平,當銀價上漲超過43%時電鍍銅成本低于銀包銅。
電鍍銅即將開啟產(chǎn)業(yè)化。早期電鍍銅以研發(fā)線和中試線為主,沒有大規(guī)模量產(chǎn),2022年以來耗材借鑒PCB領域的濕膜、設備借鑒半導體領域的激光方案等均有所突破,快速導入驗證中,但仍存在設備產(chǎn)能&環(huán)保&良率等問題,東吳證券預計2023年行業(yè)進行中試,2024年導入量產(chǎn)。
多種技術方案角力,電鍍銅設備商率先受益。目前電鍍銅設備價值量2億元/GW,東吳證券預計有望下降到1億元/GW,到2025年電鍍銅設備市場空間達30億元,2023-2025年CAGR達260%。(1)種子層(價值量占比25%):種子層提升柵線與TCO層之間導電性和附著力,東吳證券看好PVD為主流;(2)圖形化(占比30%):分為掩膜、曝光、顯影,東吳證券看好經(jīng)濟性更強的油墨+掩膜類光刻;(3)電鍍(占比25%):包括水平鍍、垂直鍍等,東吳證券看好水平鍍,有望滿足光伏大產(chǎn)能低成本需求。其它設備占比20%左右。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邁為股份,建議關注太陽井(未上市)、羅博特科、東威科技、捷得寶(未上市)、芯碁微裝、蘇大維格。
風險提示:HJT產(chǎn)業(yè)化進程不及預期,電鍍銅產(chǎn)業(yè)化進程不及預期。